。但是,谁在乎呢最起码现在自己得到封地了。
主父偃给推恩令套了个“仁孝”的名义,假如有人反对,那就是不仁不孝!
什么你不愿意把封地封给自己所有的儿子们那就是不仁不慈!
什么你不愿意你的父王把封地分给自己的弟弟那你就是不仁不孝!
这帽子可是个大杀器,没人愿意沾上。
也有诸侯哭诉,自己封地不够封啊。那武帝也很无奈,全国都封出去了,那朕也没有土地再封给你了呀,自己想办法去吧。
这一招,让诸侯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却没有办法。
推恩令,也被称为“史上第一阳谋”!
而主父偃的另一道奏章,又得罪了天下的豪强。
大汉除了有诸侯国,还有很多豪强,实力了得,堪称“地方一霸”,兼并土地、扰乱市场,与诸侯相勾连。
在主父偃的建议下,武帝颁发诏令,让资产在三百万钱及以上的豪强都统统迁徙到茂陵居住——汉朝的皇陵周围是有陵邑的,相当于一个小城市。迁徙的豪强还能得到二十万钱的安家费。
但豪强之所以在地方称霸,正是因为他们的家族在当地扎根,有各种人脉关系,让他们迁走,那他们赖以发展的根不就全部断了
所以说,主父偃这两个奏章,得罪了大汉所有的诸侯与豪强。
此时听他居然又提起科举制,朝臣们都在心中默默的为他点蜡,这是又要得罪一批人了啊。
勇还是得看你!
主父偃不管,继续往下说:“虽然那路小柒没有明说科举的意思,但依微臣结合仙画内容揣测,似是从民间的读书人之中取士,且不论门第,寒门弟子亦可通过这科举制出人头地,并形成了定式与规模。”
“科举,科举。举之一字乃举荐人才之意。科之一字,臣却还没想明白。但臣以为,与如今的‘察举’一词显然有所区别。那后世女子对科举多有推崇!陛下求贤若渴,让各郡守察举孝廉,又令太学养士,但进展一直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