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直接迁徙城内多余的人口出来,他们也不好说啥,加之为了解决城内人口不愿意出来外边开垦的风险,辛屈多少还是给了一点补贴。
比如几只羊。
有些人就在附近养着,巡检司一看,赶紧跟他们签订契约,约定等羊养大了,卖给他们。
这些人也答应了下来。
稳赚不赔的买卖,所以巡检司的不满很快就因为各种利益烟消云散了。
当然,镇郊的出现,也意味着县城对四方辐射能力的增加。
原本邑这个行政框架的权利,辛屈想了几天,调整了财税方案。
邑的财税,不需要调拨给县,而是直接调拨给中枢的司徒。
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县的财税,四六开,县留下四成,六成转运给司徒。
邑的财税五五开,一半自留用度,一半上缴。
而乡、村是氏封,也就是财税交给封地的勋爵。
社的财税则是五三二。
一半自留,三成交给邑,两成交给县。
这样一来,县除了本地的镇郊需求,还得盯着社这边的税,毕竟这也是一大笔款子,能让县在一定程度上,反哺自身的发展。
这么梳理完财税的事宜,辛屈并没有将转运使弄出来,因为现在不需要转运使,也没几个钱,真正能供给中枢使用的,还是司农、典客这两个行当。
司农麾下增加了治粟使。
典客麾下增加了总商局。
两个新的衙门出现,将承担国营资产的集中。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司农阿启带着人到处去划分行政区划,就是为了多留点底子。
治粟使需要盯着公田与农场的田土。
这些地方主要是奴隶、归化人耕种的地盘。
虽然未来会有一部份土地变成归化人的家田,但辛屈已经开始画红线了。
他还是喜欢将各种问题提前扼杀。
所以,学生回家之后,每天都在干活,比训练更加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