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可原。
然而,海清的出现,是否真的如他所展现的那般纯粹?
朱元璋的眉头紧锁,过往的记忆与试炼中的所见所闻交织在一起,让他对此产生了深深的疑虑。
海清的权势日盛,对朱棣的“关怀”似乎超出了师徒之情的范畴,那背后隐藏的动机,让人不得不防。
“沉溺于浮华,忘却了本心。”
朱元璋低语,眼中闪过一抹厉色。他深知,真正的强者,应能抵御诱惑,坚守本心。
而朱棣在海清的纵容下,似乎正一步步走向堕落,这让他痛心疾首,也让他对海清的真实意图产生了更深的戒备。
正当朱元璋怒火中烧,准备对海清的行为做出评判之时,画面骤然变换,文字如同狂舞的龙凤,预示着即将到来的转折。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去世,朱元璋立皇孙朱允炆为皇太孙,引得朱棣不满。”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去世,朱棣成为诸王中最年长的皇子,已经拥有重兵,对皇位更是虎视眈眈。”
“朱允炆登基后,蓄意削藩,朱棣采纳海清的意见,装病迷惑朱允炆。”
“建文元年,朱棣擒杀张昺、谢贵,并命燕王府护卫率兵乘夜攻夺北平九门,遂据北平。后以尊太祖训、诛“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国“靖难”为名,誓师出征。”
“建文三年,朱棣率兵一路高歌,剑指扬州,建文帝裂开派人割地议和,可朱棣不许。”
“建文四年,朱棣率兵直逼南京城,南京城沦陷,城中起了大火,而朱允炆却在大火中下落不明。”
“同年七月初一,朱棣宣布革除建文帝的年号,改为洪武三十五年,次年更改为永乐元年,从此,开启了自己的长达二十二年的帝王统治。”
……
试炼之境,光影交错间,朱元璋的情绪已至沸点,怒不可遏!
“放肆!”
“奸佞之徒,竟敢蛊惑咱儿子,颠覆社稷?!”
他猛然拍案而起,怒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