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怒火再次如火山般喷涌,胸中激荡着前所未有的震撼与失望。
他未曾料到,自己寄予厚望的朱标,在面对那精心布置的阴谋时,竟如此缺乏警惕,甚至以盲目的仁慈接纳了那些潜伏的元朝遗孤。
“这仁德,岂是此时此地所能轻易施舍?”
朱元璋心中暗叹,眼中闪过一抹痛心疾首的光芒。
在他看来,四海之内,皆为大明疆土,万民皆应归于大明之下,何来“故土”之说?
那些流民口中的怀旧之情,实则是对大明统治的挑衅,其背后的野心与阴谋,昭然若揭,理应严惩不贷。
“朱标啊朱标,你怎可如此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不顾大局?”
朱元璋的声音低沉而沉重,这种近乎天真的仁慈,在帝王之路上,无疑是致命的弱点。
朱标的才情与德行固然无可挑剔,但那缺乏帝王应有的决断与冷酷,却让他在未来的道路上步步维艰。
最终不仅累垮了自己,还连累了百姓的安宁,乃至整个大明的稳定。
试炼的结束,如同一盆冷水,浇熄了朱元璋心中的希望之火。
他独自坐在奉天殿之中,四周除了偶尔滴落的蜡泪声,再无其他声响。
这份寂静,如同沉重的枷锁,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压抑与苦闷。
原本,他希望通过这试炼,既能获得神药,又能洞悉诸子未来的表现,从而因材施教,为大明挑选出一位能够稳固基业的继承人。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朱棣的野心与朱标的迂腐,如同两把利剑,深深刺痛了他的心。
“朱标之才,确有过人之处,但其性情之善,又勤奋过头,却可能成为致命的弱点。”
朱元璋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抹决绝之色。
改变一个人的本性何其艰难,但为了大明的未来,他必须尝试。
朱标尚年轻,心性尚未完全定型,或许,还有挽回的余地。
“江山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