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自己也知道那第一份调查报告,只是看住唬人,其实并没有什么卵用。
毕竟他可不敢给出解决办法,就算给出了,在公元十世纪也几乎不可能做到。
若非寻访扬州是皇帝给他布置的“作业”,他其实都不想写这个调查报告,费事费力,效果还不大。
若只有这第一份奏折,梁晓觉得自己也能在皇帝心中留下印象,但也就止步于此了。
对于皇帝来说,他最需要的不是为他分析问题的人,而是帮他解决问题的人。
真正被梁晓寄予厚望的,则是第二份关于盐法的奏折。
这个时空的大周朝和历史上的“大宋”非常相像。
所以很多在北宋有效的东西,梁晓可以直接照抄,这可比他自己真的搞调查研究简单多了。
因为有顾廷烨的人脉,梁晓决定对盐政下手。
和土地兼并这种敏感且无解的问题相比。
盐政的问题相对好说得多。
大周从开国至今实行的盐法叫做“官榷法”,通俗地说,就是朝廷派人专管盐政,大包大揽。
官办,自然也就带来了效率低下、贪腐横行、私盐泛滥等问题。
梁晓充分利用了常大管家提供的情报,在这第二份奏折前半部分,将如今盐政的种种弊端分析得极为清楚。
治本极难,治标的方法却是有的。
梁晓根据自己记忆中,历朝历代盐政改革的方案,选了一些较为可行,且短时间内能给朝廷带来大量财政收入的办法,写在了奏折的后半部分。
分析问题,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这才是最正经的策论写法。
这第二本奏折,赵真仔仔细细的看了两遍,一直皱着的眉头也舒展了一些。
显然看这第二份奏折时的心情,比看第一份奏折时,强上太多了。
梁晓觉得自己站得腿都麻了,都已经开始在心里痛骂封建帝制的种种弊端了。
直到此时,赵真才放下了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