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大娘,王夫人和呼延夫人正在张罗着下人们备酒宴呢。”
“昉儿和元亮要去哪里来着?”褚太后问阎夫人。
阎夫人一边搀扶着她一边大声回答道:“她们要去浔阳郡赴任呢。”
“对对对,看看我这脑子,呵呵,元亮要做江州祭酒喽。”褚太后摇着头笑道。
陈望跟在她们后面,想起了昉儿已经成婚五年多了,这还是太后老妈亲自许的亲事,嫁给了比她大十几岁的洛阳学宫学子陶潜,字元亮。
七年前的太元二十年(公元395年),洛阳学宫十名优秀学子在文学掾崔达率领下来谯郡学府交流学问,太后和王、谢二夫人亲临现场,旁听两地学子讲学答辩。
听着陶潜在大会上朗声背诵起作品《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感动的太后老妈和王、谢两位泪眼婆娑,诗中先是孔子遗训:“君子忧道不忧贫”, 然后夹叙了田间劳动的欢娱,联想到古代隐士长沮、桀溺的操行,而深感忧道之人的难得,最后以掩门长吟“聊作陇亩民”作结。
不求名利,憧憬平凡的田园生活,感人肺腑,不乏超凡脱俗,和现在的太后老妈境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于是褚太后召来崔达问询其家室,原来是衣冠南渡后,大晋擎天柱石,唯一一个出自寒门的高级将领,位列唐六十四将、宋七十二将武庙的陶侃后人。
于是太后老妈做主,对陈望、王法慧说道,如果昉儿婚配此子,虽不一定能得到荣华富贵,但绝对会平平安安一生。
陈望素来孝顺,对太后老妈的话言听计从,再说了,昉儿能嫁给这么个老实人,将来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