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台,众将佐在他身后依次站立成一排。
他高高举起了右手,声浪震天的呐喊声停歇了下来。
约莫一炷香的工夫,文武百官、出征将士家属纷纷登上了观礼台,分两厢站立。
陈望在众多女眷中看见了王法慧和谢道韫,大娘和陈胜谯被陈望好歹劝住,所以今早没有过来。
少顷,只听得校军场外有声乐鼓吹响起,众人皆知,天子銮驾到了。
大家无不精神大振,整理衣冠。
前后四辆乘舆进了校军场,在观礼台下停住,车上下了司马曜、褚太后、李太妃、琅琊王司马道子。
四人登上观礼台后,众文武官员齐齐跪倒在地,高声口颂圣上、太后、太妃、琅琊王殿下等吉祥如意,福寿安康。
司马曜也是第一次来校军场。
他登高远眺,正对着的是巍巍覆舟,绵延不绝,校军场西侧归善寺,东侧乐游苑,丹桂盛开,古木参天。
在清晨薄雾中,隐隐有亭台楼阁,时隐时现,亦真亦幻。
收回目光,近前是顶盔挂甲,英姿飒爽的陈望,身后整整齐齐排列着威武雄壮的大晋子弟兵。
心道,这小子穿上这套行头还挺像那么回事儿的,但真能对付得了以王猛为首,集各游牧民族为一身的虎狼之师吗?
心里想着,双手微微一抬,挑唇高声道:“众卿平身!”
然后在观礼台正中座榻上坐下。
他的左首是司马道子,右首是褚太后和李陵容。
全场一片肃静,只有秋风吹拂大纛猎猎作响。
司马曜略显童稚的清脆声音响彻全场,“朕自登基以来,国家多故,先有国之柱石大司马桓温病逝,后有氐虏屡犯边陲,广陵公陈望,忧国奉公,主动请缨,誓师北伐,朕心大慰,有此良臣,晋祚何愁不兴?《诗经》云,‘无德不报’,待卿凯旋回阙,朕当不吝封赏,加殊锡焉。”
陈望听明白了,尤其是最后四个字,意思是要给予不一般的奖赏,赶忙在马上躬身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