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有名的大书法家。
他给临海太守堂兄弟王穆(字伯远)写信,倾诉心中的愤恨和不满,一不小心流传了至今,现存于故宫博物馆。
世人称作为《伯远帖》,普遍被广大学者认为是现今传世唯一的东晋名家法书真迹,与《快雪时晴帖》、《中秋帖》并称为“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首的“三希宝帖”, 亦被列为“天下十大行书”之一,排行第四。
陈望在北京旅游,参观故宫时,有导游还介绍说,伯远帖里面的“永”字,比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永写得更加潇洒。
“王主簿,您受惊了。”陈望将手里的绳子,递给身边的军兵,笑吟吟地道。
王珣活动了一下被捆得已经麻木了手臂,怒哼了一声,并不搭理陈望。
论家世,论自己地位,在这小小的下邳遭此大辱,又羞又恼。
“王主簿,您远在荆州,千里迢迢便装来到下邳,还在匡司马府上,意欲何为呀?”陈望脸上依旧挂着禽畜无害的笑意,问道。
“恕难奉告!”王珣双手负在背后,转身看向高棚外阴沉沉的天空。
陈安在旁怒道:“大胆,你可知这是新任兖州刺史吗?”
“哼,兖州刺史?可有诰命?我只知兖州刺史是太尉陈谦,况且这里是徐州!”王珣充满了不屑地道。
“你!……”陈安正要怒斥王珣,被陈望抬手止住。
“既然王主簿不肯说,那小弟只能留你几日在下邳喽。”陈望手抚着光秃秃的下巴,不疾不徐地道。
王珣回过头来,一双明亮的眼睛逼视着陈望道:“我乃大司马属官,你有何理由留在下在下邳?是定罪羁押吗?我犯了何罪?”
陈望心里开始做了激烈地思想斗争。
暗忖道:“也是,如果匡超招供,那就供认出桓温、郗超一伙儿了,这不是我能定罪的事情,直接是捅破天的大案了,朝廷最终能定桓温的罪吗?哈哈,桓温不定朝廷的罪,他们就烧高香了。”
想到这里,陈望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