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虽有腹稿,但暂时也不必着急。
尤其是第一期,他随便寻人搜罗一些京都的新闻就是。
等他将新报的名头打出去,
有了些成绩之后,才好去寻庆帝,
解决时事问题。
想到这,他便直接回了东宫,
暂且偃旗息鼓,准备初步建立个规划,
等内库银钱到了之后,再开始着手成立新报。
同时,他也派人去寻一处生意兴隆的酒楼旁边,
买上一处地方,建立一个用以招揽人手的地方。
名字便叫招贤馆。
取招贤纳士之意。
要求倒也不高,只需识字,会写简单的算术,
并且人品生平无甚出格之处即可。
而只要进了招贤馆,每月便有一两银子的月俸,
如果安排了另外的事情去做,
更会有着额外的进项。
或许招募不到什么富家子弟,
但绝对会吸引到不少贫寒士子。
更何况,这招贤馆是他以太子身份开办,
在许多人眼里的吸引力怕是远比这些银子要大的多。
而就在不久之后,李承乾今日所做之事,
所说之言,便几乎尽数出现在了庆帝的书案之上以及陈萍萍的手中。
也就只有长公主府中,
他与长公主那一个时辰并无详细的记载。
这或许是因为当时他令那一众护卫候在长公主府外原因。
可见,那些护卫之中,
不仅有庆帝的人,
同样也有着监察院的人潜藏。
所幸,李承乾虽然不知道具体情况,
但他也能猜到东宫之中必定有庆帝和监察院的人。
所以,他行事向来小心,
从不会将任何不妥之处展现在他人面前。
偌大的东宫,除了妙云之外,
没有任何人能够得到他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