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做吗?”
“那就劳烦你们,我可不愿意参与进去。”二位大妈冷然回答。
“那你就失礼了吧,想想我们的去意,若你是唯一缺席者,大伙儿可会评头品足,以为你狭隘且过于多虑。”这位热情插嘴的阿姨,其实是想迫使她去,以此达到使场面尴尬的目的。
接着,她补充道:“而考虑到刘老的退步,在他处境不利时施予帮助不是更有利于恢复他的尊严,而非等待偶然的恩惠,如刘主管所期望的?毕竟,在他失去权力时展现宽容,才可能获得他未来的机会和尊严的恢复。”
此论点触动二位大妈的心灵。权衡过后,她们认为这种行为确实存在一定的意义——尽管脸上挂满假笑和不在乎,实际上每个参与者心中都有自己的算盘,在共同的合作背后,是私下的算计与目的实现。
而在另一个场景中——
“大力,你的伤怎么搞得满脸血?被打伤了吗?”主任露出不易察觉的笑容,“我猜是因为醉酒后归宿不明。”
“嗯,大概吧。昨晚喝完酒,今天早上醒来就是这样了。”许大力能够安全回到家已经是极限情况,哪里还可能记得发生的事情?
“既然昨晚忙于处理杂务未顾及问你状况,这两日究竟发生了什么?你的情绪好像有些不太寻常呢?”
身为领导的眼线兼执行者的许大力,对主事者来说是一种便利工具,无需顾虑忠诚程度,而是需要在合适时机执行特定任务,他身上只有些自以为高明的小缺陷。作为领导者的好奇心,主动询问并不为过。
面对领导的夸奖,大力回应:“这话说到关键之处——能有如此的重视,确是我做出正确决定的基石之一。”
“行啦!少用华丽辞藻装饰我,赶快把事情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