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门即礼仪之门,也是官署、邸宅大门内的第二重正门,取“有仪可象”之意,是主事官员迎送宾客的地方。
仪门既为礼仪之门,平常是不开的,人们出入府衙,走的是东西侧便门。凡遇皇帝和皇后寿诞、元旦、冬至等节,府台都要提前率领僚属吏员,身着朝服、朝冠,在府衙大堂大兴礼仪,仪门之内张灯结彩。但凡府治喜庆大典,皇帝临幸,宣读诏旨,或举行重大祭祀典礼活动,或新官到任接任时,都要大开仪门。可见仪门是典礼、庆贺、祭拜的重要场所。
仪门东西便门两侧与府衙六房,即吏、户、礼、兵、刑、工六房有廊道相通,廊道两边放置有戒石,并与府衙大堂相接,混然一体。
三堂后面就是府宅,是北方常见的几重几进的院落式样。
府宅前后有三进。前进也是前院,有一个正厅,也就是男宾客厅和宴会场所。还有花厅、东西厢房、书房、厨房、柴房和茅厕。而厢房、书房后面还有下人房。公子们住在前院,正厅做了陶敏的会客厅,东西厢房挤了三个儿子。唯一一间书房只能父子合用,这里还有陶敏的寝室。
中进也有一个正厅,是女宾客厅和宴会场所。有花厅、东西厢房、书房、库房、下房、厨房、柴房和茅厕。花厅和书房打通做了夫人的房间,东西厢房正好住了两个姨娘。知府大人若想再纳一个姨娘的话,那就没有住的地方了。
唯有后进里,嫡女陶玉住得宽裕一些,但是她的要求高,东西多,丫鬟婆子也多,也不甚满意。
每进之间都是很小的跨院,几棵树,一口井,竟然没有花园,只有猪圈、鸡舍、菜畦,臭气熏天。府宅也没有后花园,出了后门就是竹笠山。
虽然也是按照朝廷规制修建的三进院落,可是比起其他地方,不仅狭小,而且破旧。比如,花厅走不了五步就要碰壁。正厅摆上一张饭桌,几把椅子,仆人就转不开了身。
另外,房屋到处油漆脱落,砖瓦破损,处处显得凋敝萧索。
总之,府宅麻雀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