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中满是杀意。
隋文帝,晋王杨广时期。
杨广亦是愤恨难平,痛斥杨玄感破坏了他的大计。
眼看胜利唾手可得,却因叛乱而功亏一篑,这份不甘与痛恨,如同烈火般灼烧着他们的心。
至于杨玄感为何敢于叛乱,以及百姓是否能承受这接连不断的战争重负,这些问题在杨广心中似乎从未真正占据过位置。
在他看来,叛乱者必须严惩,起义军必须镇压。
而那些不愿顺从、不愿为他征伐高句丽提供粮草支持的百姓,同样也难逃责罚。
此时,杨坚的目光依然停留在天幕之上。
既然是三征高句丽——
那尚未提及的第三次征高句丽又是如何?
却在此时,画面一转。
展现的并非战场硝烟,而是洛阳城内的另一番景象:
丰都、大同、通远三城,繁华似锦,帷帐林立,美酒佳肴任人品尝,外族商人在城中自由穿梭,享受着无需付钱的奢华。
城外,却是衣衫褴褛的农人辛勤劳作,形成鲜明对比。
城内灯火通明,华美的绸缎缠绕枝头,丝竹之声悠扬远播,引得胡人连连惊叹。
这一切,都是杨广为了彰显大隋富强,不顾国力所限,盲目追求虚荣的结果。
而正是这份虚荣心,最终将他推向了更加深重的灾难之中,三征高句丽的决定,也悄然酝酿。
大业十年,风云再起,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无人能够阻挡。
朝堂内外,一片愁云惨雾,军民皆显疲态,生活之艰,难以言表。
唐朝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忽地以手掩目,轻呼:“哎哟,这眼睛怎地如此疼痛!”
众臣原本凝视着那虚幻的天幕,闻此声,无不面露忧色,纷纷关切道:“莫非是之前血泪之症又起波澜?”
李世民声音中带着几分虚弱,缓缓道:“朕亦不明所以,或许需得回殿休憩片刻——”
“诸位爱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