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泛黄书册摸着自己一百多年前留下的字迹。
“万寿道藏啊~~~”
“你说的对,它确实远远比《九阴真经》有价值。”
“只是小友近来每日以幻术作弄宫妃、偷入书库,倒是孟浪了些。”
余书航摊手叹道:“前辈,我也不想的,可您口中那位官家的几个娘娘不放过我啊。”
黄裳笑道:“呵呵,小友确实生的一副好相貌,也难怪那几位被骄纵惯的娘娘动了心思。”
余书航:“前辈,据我所知您应该是北宋之臣,这些你做了注解的道藏也该收藏于北宋,为何来到南宋了?”
黄裳也没隐秘,说道:“所谓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当年老夫出山苦修、沉溺武学和仇恨,出山找唯一还活着的仇人时,才发现已过了四十年。”
“唯一的仇人都是个病重的老太太了,老夫又如何下得去手?”
“但放下了仇恨,老夫却不知该做些什么。”
“没多久便是靖康之变,老夫终究是宋人、不忍金兵踏破山河涂炭百姓,便助了那少时颇有几分英武气的赵构重建朝廷。”
“谁能想到.......人的变化会这么大......”
赵构年少的时候还真颇有英武气,本来是被扔给金国当质子的、可金人看他态度不卑不亢、弓马娴熟和印象中的赵家皇子不一样、觉得是个替身、就把他送了回来。
黄裳沉默了一会继续道:“后来就一直藏身大内暗中作为着这大供奉,一来护持官家,二来威慑金国和如今元蒙的陆地神仙。”
“如今想想看,当初或许便选错了~~~”
余书航:“晚辈对前辈的《九阴真经》颇有兴趣,不知前辈可赐教一番?”
这也是他喊破黄裳行迹的原因,这里的注解毕竟是黄裳一百多年前写的,那会的黄裳绝对没有现在的造诣。
黄裳笑道:“老夫对小友的‘仙术’也好奇得紧。”
于是接下来几天,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