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有啥奇怪的?小看咱玉溪村人了不是?有句话怎么说来?达则兼济天下!以前咱是过过苦日子的,如今靠着百相草熬出了头,不往大了吹,家家户户的手里都攒下了至少百两银子,在大富商面前自然不够看,但是搁咱普通人家,也能保一大家子吃喝不愁了。给孩子们掏点银子,还能抠搜?”
“就是,不说其他,皇上对咱玉溪村多有盛赞,赐了石碑、赐了鸣冤鼓、赐了玉溪村灵草之乡的别号,赐了大善之家书匾……得蒙圣恩,哪能辜负?”
忙活的人纷纷笑开,舒心,自豪。
撇开圣恩只道当前。
不说如今家家户户攒了钱,地里的百相草还能继续给他们往后几年、往后几十年继续创收。
只要不是天降灾祸,穷不了!
给孩子们掏银子还能抠搜?
以前穷的时候,都要想尽办法为自家孩子谋求好的。
如今不穷了,就为所有孩子谋求好的。
一样的道理。
大瑞百姓,为大瑞!
他们做的这些在大人物眼里或许不够看,或许能影响的仅仅是这一方,那也无妨啊。
他们做了,有心了,有人能享到这等惠益,他们就值了。
林大山跟林二河兄弟俩相视,笑容里亦有满足。
实则村里建私塾之前还有个小插曲。
老村长找上门,问及他们私塾选址的事。
林大山跟爹娘商量后一致给出了意见,就是选址在村里,怎么也想办法给私塾腾出个地方来。
个中原因,只有林大山及半数林家人真正知晓。
无他,因为村里长着百相草。
孩子们在百相草香气里读书学习,即便不喝百相茶,也能有饱满的精气神。
更不提长久处在这种香气里,对身体的种种好处。
只是这些,自然不能随意对人言道。
这方唠得正酣,晒谷场后方小径,一辆轮椅静静停驻在不知哪家菜园旁。
椅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