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顶尖的人才,会被分配到户部,工部等,次一等的,也会进入其他官衙,做一些计算之类的文书工作。
御科、射科进士,大都进入了兵部,太仆寺等。
礼科、乐科进士,会被礼部、太常寺吸纳,负责礼仪祭祀之事。
这五科,都算是专科人才。
书科考的最杂,文学,经济,制度,律法,政论……,就业也最广泛,大夏正统文官,基本都出自书科,这一刻的竞争也最为激烈,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李诺觉得这样就挺好的,根据特长录取,专人专用,科学合理。
后来的科举,六科逐渐合一,从录取专科人才,改为了录取全科人才。
这等举措,看似公平,实则不公。
书科和数科,算是两门大众学科。
虽说和权贵以及富家子弟相比,贫门的学子想要获得这两科知识,要吃更多的苦,走更多的弯路,但也能用勤苦来弥补。
但其他几科怎么补?
想要学习御科,总要有匹马有辆车。
绝大多数贫门学子,就算是倾家荡产,都买不起一辆马车。
射科,乐科,同样也得有名师教导,并且从小练习,才能有所成就。
这其中费的银钱,动辄以上千两银子计。
礼科倒是可以只看书,各项礼仪程序,书上都会有详细的记载,按部就班即可。
可书上写的是一回事,实际操作又是另一回事。
一个贫门的学子,就算将《五礼》全都背的滚瓜烂熟,怎么比得过宋瑜有一个礼部员外郎的爹?
即便是书科,这些年来,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制。
以前书科是不考书法和绘画的,这两项技能,自己很难摸索出来,同样需要名师指导。
虽然门槛比骑射要低一些,但也需要金钱铺路,尤其是绘画。
水墨画还好,彩墨画所用的颜料,极其昂贵,一般的家庭根本消费不起。
原先的科举,是一项大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