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儿的头就是宰执,所以宰执的权利过大,对于皇帝来说绝不是好事,这也是皇权与相权相争的根本所在。
这边儿顺利通过,圣旨交给门下省审核。
门下省的给事中如果觉得圣旨不妥当,同样有驳回诏书的权利。
大宋律明文规定,‘若政令有失当,除授非其人,则论奏而驳正之。’
如果给事中这边儿也通过了,门下省没问题,就可以交给尚书省去宣发执行,这便是三省制的流程。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毕竟皇权社会,臣子虽然有这样的权利,可也不是每一个都有足够的胆量和底气,也就是大宋的文臣太过无敌,所以才会在很多时候显得臣子对皇权限制太大,如果遇上一个强势的皇帝,这些规矩也只能是存在于理论上。
就如同现在的赵构,自从砍了一批文臣之后,三省的胆量小了很多,一应赵构想要宣发的圣旨,基本上没有几个敢去有意见。
秦桧打开圣旨观瞧,随后脸色就变了。
给王次翁升任参知政事的圣旨?这怎么可能?
这是自己的马仔,而且还是被皇帝记恨在心上的,总不能是皇帝要对自己示好,毕竟,之前也没传出来什么风声啊?
而且,陛下要贬黜王次翁就是时间早晚的事儿,现在怎么会突然授官?
或者是昨儿个王次翁祭献了儿子的命,一下子时来运转了?
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一件好事,自己这边儿多个参知政事,朝堂上的力量再增三分。
直接用了印,便是让人将圣旨送了出去。
等到了下午时分,万俟卨前来。
打发了其他人之后,秦桧便是笑道,“元中前来有何事?”
“秦相,王大人那边儿家中既然是办丧,咱们也是同僚,若是不露面,是不是有些不妥当?虽说王大人被陛下那儿记恨,可是这些年风风雨雨,王大人出力不小。若是置之不理的话,王大人也就罢了,怕是其他人也要寒心啊。另外,下官听闻,昨儿个王大人可是入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