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也还原了电影中不同时间背景下的三栋房屋的空间交叠,呈现出阿尔兹海默症患者迷宫般的生活装填和杂乱的记忆。
让读者在混乱的线索和碎片连接中剥丝抽茧,如同体验了一次患者扑朔迷离的生活处境。
直到读完整部,读者才能够终于完全读懂了所有的信息,感受到患病者的那种焦虑、恐惧、困惑和无助。
花了两天多时间,林海音和李士非终于读完了《父亲》,也读懂了林朝阳所写的故事,心中除了震撼,更多的是感动,
所有非线性的、碎片化的、毫无逻辑、没有章法的笔墨,在老安从疗养院醒来时,都变成了阳光下的微尘,纤毫毕现,观者也顿时恍然大悟。
原来这一切都是父亲老安的病造成的,他忘了女儿、忘了爱人、也忘了自己。
林海音和李士非都是年过六十的人,对于中老安的遭遇更加感同身受,
为之动容。
两人看完了也没急着离开,反而饶有兴致的跑来跟林朝阳讨论情节《父亲》的故事结构太过巧妙,尽管图吞枣的看了一遍,但两人还是有很多地方需要了解林朝阳的所思所想。
「‘手表’确实是个很重要的意象,贯穿始终,也暗示了老安努力维持的时空秩序逐渐丧失的无力感。」
「朝阳,你这棵树的意象用得太好了,尤其是老安彻底陷入记忆漩涡里痛心哭诉的那句「我觉得我好像所有的叶子都要掉光了」,写的太令人心碎了!
最后窗外老树在窗外随风摇曳的那个场景,描写的也很触动人心,把爱与失去的人生隐喻具象化的表达了出来。」
看懂了的李士非,对林朝阳的用心赞不绝口。
林海音也动容的说道:「我感触最深的还是老安和女儿的那句对话,女儿说:爸,你病了。老安说:我只是老了。」
复述着中的对白,林海音眼圈泛红,
「一开始,朝阳说这部的主题是‘老’,刚看完的时候我其实不太理解,这写的明明是‘病」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