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斩获坎城电影节金棕榈大奖,让邹文怀的心情彻底败坏。
金棕榈大奖所代表的绝不仅仅是荣誉,如果只有荣誉,全世界怎麽会有那麽多制片公司每年前赴后继丶趋之若鹜的送影片参展?要知道这些艺术片中相当一部分是回不了本的。
因为奖项背后所伴随的是巨大的经济效益,在坎城电影节这种级别的电影节,只要入围了主竞赛单元,影片几乎不存在亏本一说,除非投资过大。
如果能够侥幸得奖,别的不说,少不了要在欧美发达国家上映一圈,光是海外版权买断就足够赚得盆满钵满。
一部金棕榈大奖,收益起步至少是大几千万港元的收益,比程龙的电影还赚。
如果林氏只是偶然一部电影获奖的话,也不值得邹文怀大惊小怪。
问题是林氏成立这几年,国际性奖项就从来没断过。
许鞍华丶章艺谋丶陈凯戈这些导演支撑起了林氏的艺术片业务,也为林氏带来了强大的助力。
两年前,当邹文怀听说林氏要执行商业丶艺术两条腿策略时,心中嘴笑不已。
认为陶玉书太过天真,把做生意当成了做作业。
可事到如今,即便身为竞争对手,邹文怀也不得不佩服陶玉书的眼光卓绝,
不仅仅是因为她有勇气投资艺术片,更关键的是她的慧眼识人。
邹文怀又修正了一下想法。
不能完全以陶玉书「慧眼识人」概括,林氏艺术片战略取得的成功,跟陶玉书背后的那个男人也有分不开的关系,要知道许鞍华的两部电影可都是改编他的。
想到这里,邹文怀心中升出几分悔意。
如果那年《楚门的世界》获得成功后,他没有只顾着眼前利益将林氏推向对立面,也许现在一切都会截然不同。
随即,邹文怀又自嘲的摇了摇头。
这世界上没有如果,即便有如果,焉知林氏羽翼丰满后不会主动背叛呢?
在邹文怀盘算着金棕榈大奖为林氏带来的收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