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是林朝阳第二次得奖了。
“少年得意啊!”
这是台下数百位嘉宾们的共同心声。
有些人不禁回想起了三年前,同样的场合、同样的主席台,那时的林朝阳更加年轻。
他们有理由相信,在茅盾文学奖的历史上,可能再也不会有这么年轻的获奖者了。
像这样的妖孽,百年难得一遇啊!
领完了奖,发完了言,林朝阳等几位获奖作家走下台,身边少不了恭贺之声。
林朝阳跟刘昕武说笑,“得了奖金打算怎么花啊?”
这一届茅盾文学奖的奖金跟上届一样,都是3000元,别看林朝阳版税经常一拿就是五位数、六位数,但在1985年的当下,3000元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已经是一笔巨款了。
“买台彩电。”
刘昕武朴素的回了一句,张洁则说要存起来吃利息,几人有说有笑。
几位获奖作家是今天的绝对主角,但不代表他们领完奖后授奖大会就结束了。
作品要出版,离不开编辑和出版社的功劳。
这一届茅盾文学奖四部获奖作品,其中《钟鼓楼》和《沉重的翅膀》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黄河东流去》是由燕京出版社出版的,《闯关东》是由花城出版社出版的。
三家出版社的领导也因此上台接受了表彰,不过他们的表彰属于荣誉性质的,没奖金。
倒是几部获奖作品的责编,在茅盾文学奖过后会收获来自单位的物质嘉奖。
在这三家出版社里,人文社是国字号的出版单位,中国文学的最高殿堂;燕京出版社顶着“燕京”两个字,同样是国内知名的大型出版社。
只有花城出版社,地处边远,又是最近几年才成立的出版社。
如今能够跟这样两家出版社一同站在领奖台上,李士非内心骄傲的同时,又有些百感交集。
花城出版社成立时间短、规模小、名气弱,跟燕京、沪上的那些出版社和杂志社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