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位是听过或者看过梵高之死的,剩下的对林朝阳并无了解。
林朝阳谈吐平和,温文尔雅,但他一个年轻人在宴会上本来没什么存在感,现在被几位老同志连着捧起来,让在场的人不禁对他刮目相看。
代表团里的几位中青年作家,看着林朝阳一下子成为了宴会的焦点,心中忍不住生出来几分艳羡。
说起来大家都是团里的小字辈,可唯独林朝阳如此被老前辈们看重,谁能不羡慕呢?
有了肖军几人的力捧,林朝阳在宴会上的受关注度提高了不少,费彝民还特地拉着他跟大家喝了一圈。
单独喝酒,免不了要寒暄几句。
轮到跟金庸碰杯时,林朝阳客套的说起,“我和家里人都是您的书迷,可惜现在国内没有引进您的作品,我们看的都是盗版,还得跟您赔个罪。”
金庸眯着眼睛笑道:“林先生言重了。能得到您和您家人的喜欢,是我的荣幸。内地的情况比较特殊,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不如这样,回头我送您一套我的书如何?”
“您太客气了”
林朝阳推辞了两句,见金庸盛情难却,便同意收下了他的这份礼物。
在访问行程中代表团是有纪律的,礼物并不能随便乱收,但赠书是没什么问题的,只要不是带有政治敏感问题的书籍,代表团成员们都可以收。
这是林朝阳到了新侨饭店后,由W人员宣贯才知道的。
“你可能不晓得,我们明报还曾发表过你那部梵高之死的书评。”金庸说道。
闻言,林朝阳略感意外。
明报在香江不算是第一等的大报,但却是最受精英阶层欢迎的一份报纸,要不然金庸也不会凭借着这份事业成为香江的传媒大亨之一。
林朝阳没想到梵高之死在香江出版后还有这样的待遇。
听着金庸的话,他又道了一声感谢。
宴会在友好、融洽的氛围中结束,代表团上大巴车时去香江的嘉宾们挥手道别。
肖军笑着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