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圣平的叛乱,这又要用到多少财税,朝廷还能支撑吗?。
再者,泉州山高皇帝远,水师又不是人家的对手,军队南下不易,沿海各地还会受到苏圣平袭扰。众人还有隐晦的一点没提,号称最为强大的新军,竟然是因为苏圣平手下留情,方才没有全军覆没。如此,朝廷官军还有哪支军队有希望战胜苏圣平的国民军。
骑墙的则认为朝廷应该正视苏圣平如今已然势大,尤其是他的军队善战这一事实。更要看到朝廷财税和官军战力存在的不足,贸然调派官军长途跋涉南下平叛,会重蹈覆辙。但也要看到苏圣平的不足,欠缺道义名分,泉州、莆田、龙岩三府的财力、物力、民力不足以支撑苏圣平发展壮大。关键是朝廷不能自乱阵脚,要想方设法,从长计议,制定切实可行的平叛方略,而不是脑子一热,不顾实际的派兵南下。
这三种观点各有道理,自信者占据了道义名分,悲观者占据了实际,骑墙的两者都有涉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说服不了谁,一时之间江宁朝野吵闹纷纷。
但总体上还是自信者占据了优势,毕竟他们占据着道德制高点,往往别人跟他说实力上的差距时,他就搬出道义名分这一套,搞得别人灰头土脸的。
而且江宁毕竟是天子脚下,也没人敢过于吹嘘苏圣平的厉害之处,难免被人说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更有替苏圣平张目的嫌疑。可惜,北边传来的一个最新消息,让骑墙派转向悲观派,自信者也都纷纷闭口了。
去年巴日尔江宁遇害后一直没有多大动静的元朝,这个时候出来凑热闹了,又派了新的使节南下。据内侍监从元朝发回的报告,许是元朝特意要让越朝知晓他们的目的才故意放出的消息。这次元使南下的目的就一个,就是越朝必须答应元朝的要求,否则元朝就会撕毁三十年前的协议,直接派兵南下。当然,元朝同时也向吴朝派了使节。
元朝具体的要求还要等使节来了之后才能知晓,但应该和去年巴日尔提出的要求大差不差,无外乎就是贡赋额度和代金券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