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只派五百民团就敢大摇大摆的住在城外。
这会见陆勇有意先矛盾上交,自然答应道:“陆大人说的没错,我看苏圣平现在也没有造反的意思。至于这篇文章该怎么处理,还是先上报朝廷。我们共同签名上报,上报的时候,还要把苏圣平手下有五千民团和五千海军说清楚。如果朝廷想处置苏圣平,最好是做好派大军南下的准备。”
陈公公一听,一开始有点不乐意,可一想似乎也没有什么办法,道:“咱家刚刚确实过了,那苏圣平是陛下钦点的探花,是天子门生。如果只是想发表一些言论,被我们随意抓捕,说不定还引起乱子。就按童大人说的办吧!”
于是乎陆勇草草写了一份奏章,三人签名后,连同《新知》一道立即送往江宁。和童益民、陈公公不同,陆勇作为传统的读书人,是知道那篇文章的厉害的,这是从根本上在挖皇权的根,苏圣平这么做,没有很深的政治目的,说出来谁也不会相信。一想到这,送走两人后,回到书房就赶紧给自己所在的江淮党大佬们写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泉州书院,部分学子提前返回学校,加上放假没有回家的先生,还有一些家住府城的学生,此时正围坐在一起,热烈的讨论苏圣平的文章。他们所在的位置,正是苏圣平他们当年举行辩论会的地方。
现场却不是在辩论,气氛显得有些凝重。大家看了苏圣平的文章后,一开始同样感觉这是大逆不道之言。可一旦想要批驳苏圣平的文章,在有心人拿出苏圣平此前的文章之后,连贯起来一看,除了能够引用圣人之言给予反驳之外,那虚无缥缈的天子之论,反驳起来更是显得苍白无力。
何况就算是圣人之言,同样有很多具有民本思想的言论,如:“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施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与苏圣平的民本又有何不同。随着怀疑、辩论、思考、再怀疑,在场的学生从一开始的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