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统治权。除了依靠武力取得一定数量的农场、矿场之外,主要的目的就是在武力的支持下,提高售卖的货物价格,压低当地出产的货物价格。
苏圣平想通过南洋商社获得的产品分为两端,低端的是南洋各地的水稻、甘蔗、蕉麻、香料这些低端的产品,除了南洋商社组织生产外,还要在当地收购,然后进行初级加工,运回泉州、宝岛各地进行深加工,再销往元、吴、越三朝各地,获取大量收益。这就要求在当地生产或者收购的价格极为低廉。
高端的是金、银、宝石等硬通货和奢侈产品,同样是自己生产和交易获得。王少康所说的一匹布由原先的一两黄金卖到五两黄金过于夸张,但是卖到二两还是有可能的,一涨一跌收益就会急剧上升。
除了武力彻底打开市场之外,还要通过武力垄断市场,日后南部海军要打击的就是挑战贸易秩序的人。现阶段,南部海军还没有能力完全隔绝其他海商前来。
除了南洋商社以外的其他海商,可以来南洋销售货物,可以享受货物价格提高的好处,但必须按照国民军或者南洋商社制定的规矩来,最主要的就是避免出现恶意竞争。
同时,其他地方的海商也不能只享受到好处,没有付出。等这一套贸易体系建立后,其他海商就必须交买路钱。这些钱他们可以通过价格上的提高获得弥补,相信不会引起什么反抗。
当然,定价权在南洋商社手中,其他海商没有置喙的权力。但凡敢私自交易或者逃避买路钱的,一旦被南部海军抓获,那就是人货皆收了。
还有一个不得不考虑的对象就是胡商,能够在南洋交易,对胡商来说也不是一件坏事。毕竟路程缩短了,成本必然降低,茫茫海路之上,安全也会得到保障。即使价格比他们自己直接到两广、福建等地交易略高,恐怕也是能够接受的。
说白了,南洋经济殖民就是要在武力的支持下,通过强买强卖掠夺南洋各地的财富。这是苏圣平现阶段不得不采取的手段,自己没有成熟的根据地,要想实现势力急剧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