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那受到启发,老夫就乔装成道士四处游历,先是去了吴朝,想要看看那胆敢自立吴朝的韩斌有没有希望,在吴朝前后两年,看到的竟是和越朝无异,官军无能,官员分帮分派,官场**。想要靠他们驱逐元人,收复河山,犹如痴人做梦。”
“离开吴朝后,我回到越朝这边,从西路军看起,再往北去看定边军。想着孙思源能挡住元人,恐怕是我最后的希望。前后又待了几年时间,最后还是觉得孙思源恐怕连守住北境都难,何谈能够领军北伐。”
苏圣平看着刘天瑞,道:“很简单,你的来历!”
刘天瑞放下手中的茶杯,深叹一口气,整个人突然变了个样,道:“大人有兴趣,老夫就跟你说说吧,只望大人能够理解老夫的一番苦心。”紧接着,刘天瑞就陷入了回忆,开始说起了自己的经历。
“老夫今年五十三岁,老家是山西大同人,家父原本在大同府衙担任一小吏,虽说算不上大富大贵,倒也是小康之家。老夫是家里长子,原有一弟一妹。因为家中还算殷实,家父就逼着我从小读书。”
“还别说,老夫天生就是念书的料,是大同府出了名的神童,十四岁考进大同书院,十七岁就进京参加国考,一举得中,也算是大同府的骄傲。至今依然记得高中后回家,父母弟妹的欣喜。”
“更是深记离家时,家父念念不忘教导我要尽忠王事,忠君报国。进京后,吏部堂官看我年纪还小,就让我在国子监又读了两年时间的书。那段时间,博览群书,激扬文字,指点江山,也算是一时人物,直到十九岁那年。”
苏圣平插话道:“我没记错的话,你十九岁那年大同府被元人攻破,由此踢开了南侵最主要的障碍。”
刘天瑞神色一紧恨恨的说:“没错,就是那一年。元人破开大同府,烧杀抢掠无数,我一家四口全部死在那时。”
苏圣平嗯的一声,道:“逝者已矣,我不是有意让你回忆这段往事的,还请见谅。”
刘天瑞摇摇头,道:“无妨,老夫把这些事埋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