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八月动议,得益于高超的执行力和工作效率,从规划、买地、建设,到过年的时候学校已经颇具规模。研究院编订的教材,预计四月份就能使用,因此三月的时候就要开始着手招生的事情。
泉州创办新式学校的事情经过报纸宣传,按信息部传回来的情报,在各地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朝廷的书院教育决定了只有极少数人才能通过入院试、院试和国试三关。报纸上宣传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学习内容、学成后的去向让不少人大感兴趣。另外,还有不少人意识到了这和苏圣平的关系。
《新知》刊发以来,一直向外传播各种比较高深的知识,传统的读书人有对这嗤之以鼻的,但还是有不少人被其中介绍的知识深深吸引,又从报纸上猜到新办的学校和苏圣平的关系后,都有前来一探究竟的心思。
焦仲兴两个儿子介于两者之间,他们之前就读过书,但又不属于传统读书成功的人,所以进入新办学校就读,相当于那个时候接受完本科教育,就读硕士研究生。而传统中读书已经比较成功的那些人,如果能够接受《新知》上发表的那些文章,本来就是思想比较开放,思维比较活跃,又不会囿于传统束缚,如果能够进入新办学校,就类似于那世的博士研究生。这两个群体是苏圣平最为重视的,毕竟新办学校培养的人才要想发挥作用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最起码也要三五年之后,两种人入读之后若能接受学校的理念,并且认同有关的政治理念,那将会为自己体系注入强大的动力。
对于这两类人,目前的计划是对理科感兴趣的,就让他们和各个研究所的大匠学习,对于文的比较感兴趣的则会着重逐步向他们开放自己所写的一些政治类、经济类、法律类书籍,没有实际上的老师,侧重于探讨、研究理论为主。当然,这方面还要避免陷入清谈,最重要的还是培养一批认同自己政治理念的人才队伍。
当焦仲兴两个儿子表示想要入读新办学校时,苏圣平笑着对他们说:“任何人都可以进入学校读书,但是读什么,怎么读,要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