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面临着接班人的问题。
和越朝先帝无子嗣不同,韩斌一生育有八子五女。当初吴朝站稳脚跟后,韩斌为了稳定朝堂人心,立了长子为太子。但天不随人意,小的时候看着还行的太子长大后却显得碌碌无为。这样的人如何能立为国君,如何能带领吴朝在元朝的威势下立足?所以韩斌就生了换储的心思。
其他几位比较有才干的皇子,像二皇子、三皇子、四皇子三人知晓了父亲的心思之后,不免开始心动,那个位置只要是身为皇子,没有几个人不想得到的。但有了太子的教训之后,韩斌却不着急更换太子。一方面是换储乃是国之大事,不能草率行事。另一方面则是要考验一下其他皇子。
那几年,韩斌原本已经属意三皇子韩秋原。二皇子倒是长得像自己,什么都要学自己,这些年甚至广招门客,妄图学自己当年那样广交朋友。只是光学到表象,却没学到实质。自己当年广交朋友没错,但那只是为了赚取名声,实际上从来没有太把那些朋友当回事。而对真正有用的那几个朋友则是诚心相交,这样才有了后来迅速平定湖南、两广等地,让吴朝彻底站稳脚跟。
四皇子也不错,才学、能力也是上乘,但他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高高在上皇子,常人难以接近。其他几个皇子则是要么年纪太小,要么就是能力不行。反倒是儿女韩夏青颇有才干,可惜却是女儿身。
韩秋原不像其他皇子,平常从不摆皇子的架子,尚能做到礼贤下士,知人善任,无论才学、人品、能力皆是上乘。而且还敢自己到民间游历,四年前甚至冒险前往泉州。想要赚钱的同时,打击越朝的商业。有这样的想法,还敢于去实施,确实有人君之相。没想到泉州之行却铩羽而归,让二皇子、四皇子抓住了把柄。他本人也有些消沉,上书说是要闭门思过。
自从韩秋原偃旗息鼓之后,韩露和二皇子就蠢蠢欲动,纷纷在朝堂上布局,妄图抵定太子大业。而朝堂上的官员,除了各自原有的派别之外,也依托各位皇子分帮分派,朝廷势力交错,混乱程度比之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