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罗教授带着学生已经在那里等着了。
在一起的,还有导研院的陆工,他是末敏弹的探测系统的负责人,今天肯定也要在的。
类似的,还有搞降落伞的同志,同样来自导研院。
除了他们之外,就是陆装局的同志了,他们对这个东西也是期盼已久,这玩意在战术上的灵活性,以及对装甲部队的针对性,实在是太强了。
所以陆装局的同志甚至还分了两拨,一拨是炮兵的,一拨是装甲兵的,一个负责打,还有一个负责挨打……
第2/2页)
其实这东西能装的地方,远远不止炮兵那么简单。
看见高振东到来,大家都松了一口气,这位都来了,差不多也可以开始了。
不过今天的试验,并不在京城工大的靶场上,这个靶场有点小,不满足所有试验的需求。
罗教授叫上大家,各自上车,一起去了京郊卫戍部队的训练场,这里比较施展得开一些。
嗨,你早说啊,我直接坐车到这边来不就是了。高振东自己带着车呢,还顺便带了两个其他单位的同志一起过去。
到了地头上,另外一批学生和工作人员,早已在这里做好了准备。
既然是正式测试,那试验环境条件就要和正式的完全一致,罗教授试验设计安排得很周全,没有用抛洒器来代替火炮,那样的话,有些项目就测不了了。
用于末敏弹发射的,是几门120mm迫击炮,1955年仿制的老毛子PM-43型120迫。
这也差不多是能装下110mm末敏弹的极限了,除了约翰牛因为单位制带来的那个奇葩的114mm炮,这算是满足要求的最小口径。
迫击炮发射的G值虽然不如榴弹炮等身管火炮,但是比起火箭炮来还是不差的,能扛得住迫击炮的加速度,就意味着至少能用在火箭炮上。
罗教授也不是没考虑过整两门122炮来耍耍,但是那东西的试验,比迫击炮要麻烦得多。
迫击炮打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