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按部就班的往下走就行,而现在讨论的核心,是下一步的事情。
现在虽然还不像未来,装备一代、研究一代、预研一代那么有序,但是把事情做在前面,尽量做出继承性和前瞻性,我们还是有这个概念的。
先不说搞不搞,至少先研究下搞成什么样子。
“下一步是搞什么射程的?这是最核心问题。射程不决定,那其他的任何事情都决定不了。”
“2800公里?”
这是原本战鼓三号的公布射程。
有同志提出了异议:“2800能干啥?近的太超,远的够不着。”
其实如果高振东在场的话,他也会对这个射程感到奇怪,这个射程不上不下的,卡得非常难受。
高振东前世曾经的猜测,更偏向于原本是不止2800的,但是搞出来一看,哦豁,技术有限,就只有这么不上不下的一点儿了。
这在前世,60~70年代原本的技术环境下,是非常有可能的事情。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不止2800,这个2800就是个烟雾弹,也是为了安别人的心,不太过刺激对方。
“我觉得,要干,就翻一番,3500公里。”有同志非常明确的提出来。
“3500,这比2800也没多多少啊。”
“你这是瞄上了太平洋上花旗佬那个岛?”有的同志对地图非常敏感,心算一下就算出来了。
那个岛离我们实控最近的地方,大概刚好3000公里。
“对,早就看那个地方不顺眼了,而且那里是第二岛链的支撑点,也是他们在这边的重要基地。”非常直接,在这个会议上,这种心思没什么好隐瞒的。
“我看,你不只是看那个岛不顺眼吧,这个射程,能够把雪域高原往南全部覆盖掉了。”
“如果是覆盖那里,这个射程又不上不下了,从西南出发,3000公里基本上就能把他们盖住,2800都差不多够了,他们的主要城市基本上都在这个射程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