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电报发向了防工委。
“战鼓二号首次试射圆满成功,射程1700公里,误差920.8米。”
1700公里,或者说至少1500公里这个射程,是非常有讲究的,不是我们拍脑袋定的。
众所周知,我们的地图是一只大公鸡,在鸡的下巴那儿画一个半径1500公里的圆,或者在西边这只鸡脚上画一个、还有雪域高原画一个,就能知道能盖住哪些地方了。
我们的研究组非常克制,并没有就此断定战鼓二号的圆概率误差就是1000米以下,那是要通过一系列试射,多枚弹打下来统计才能确定的。第2/2页)
发射架上,仿佛是定了一秒,然后导弹底部喷出大量的棕红色烟雾,火光四射,导弹缓缓升空,拖着一抹流光,向着远方的夜空飞去。
没有人欢呼,也没人鼓掌,刚起飞,还早着呢。
“XX跟踪正常!”每隔几十秒,就会有一个声音传来。
这是一路上的几个雷达站,在对导弹的飞行轨迹进行跟踪测绘,每一声正常,就意味着导弹又飞过了几百公里。
这些雷达站,都是分布在沿线荒芜人烟的戈壁大漠上的,为了导弹的试射,雷达站的同志们不远千里架设雷达,坚守在这些荒凉的地方,就是为了偶尔一次导弹从空中飞过。
100多秒后,在预定目标区上空,一架垂-5正在盘旋,预定目标区很大,导弹落点也不定,在地面放观测人员有些危险。
这已经是晚上,导弹飞到这里,燃料早已烧完,想要靠肉眼观察落点是非常困难的。
但是直升机上的同志们并不担心,他们有秘密武器。
一名观测手,正在紧张的盯着一个黑白显示器,显示器里,肉眼望去黢黑一片的戈壁,大致清晰可见。
这是RX-61型线扫热像仪,为了试验,专门为这架垂-5改装的。
突然,在显示器里,一个亮点闪了一下,然后地上一片烟雾腾了起来。
“来了来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