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最后一声“嘿!”落下,所有的同志站在一起,看着高振东,热烈鼓起掌来。
高振东满脸喜色,等大家稍微安静下来,他示意试验人员关机收尾,走进隔间脱下防护服。
从超净室中走出来后,高振东安排了一位同志去张罗吃饭的事情,规矩不能破,哪怕只能吃糠咽菜,也得聚一顿,更别说现在比吃糠咽菜可强多了。
然后他转身对马娟道:“马娟,你继续多做几组试验,看看稳定性怎么样。然后你和易师傅准备准备,这台设备接下来需要转场,你们整个组除了做好转场准备之外,还要做好准备,核心骨干要到相关的兄弟厂去支援一段时间。”
接下来的事情,自然就是将设备迁移到1274厂去,在那里,作为关键节点,直接融入到整套的集成电路工艺中。
在这个过程中,不论是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的课题组骨干成员,都得入驻1274厂,应对各种环境问题和突发状况,一直要到光刻机在1274厂的同志们手上用熟练了,才能撤回来。
两人点头应是,高振东看向各位同志:“那啥,虽然大家都知道了,但我还是正式宣布一下吧,哈哈,GK-61接近式10μm光刻机,成功了!同志们辛苦了!现在先享受一下成功的喜悦吧,中午老规矩,老规矩,大家懂的。”第2/2页)
而且有了这些基础,能搞的事情,可就多了,比如自动化人的最爱——单片机。
不过不论是CPU化的DJS-59也好,还是单片机也好,都还需要时间,至少得等两样东西。
——集成电路工艺的真正成熟、芯片的完整设计。
尤其是单片机,这东西看起来和通用CPU差不多,但是在当前的运算速度之下,最好使用另外一个结构——哈佛结构。
相对冯.诺依曼结构来说,这个结构的效率更高一些。
这些都是后话,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把光刻机投入到集成电路工艺中去,尽快让整条集成电路的工艺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