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往后看,他的神色就越是凝重,不是针对攻-5的设计团队,他们除了一些细节之外,已经做得足够好了。
更多的疑惑,实际上来自于对它一开始的技战术要求。
看到最后,看到了高振东的最后一个要求时,领导觉得,高振东这是要搞大事情了。
最后一行上面,高振东提出了一个要求:“我希望能够得到我们正在使用,并准备仿制的伊尔-28型轻型轰炸机的资料。”
对于后来的炸-5型轻轰,高振东对其基本数据还是门儿清的,之所以还专门找防工委要,第一个原因是他如果不要,就解释不了自己怎么知道炸-5的数据。
而第二个原因,是他想在进一步了解这个飞机的细节的情况下,再评估自己的想法是否能够实现,而不是只靠脑中的那一点基本数据就下判断,那不够科学。
他接下来想做的,是个大事情,非常困难,任何细节上的进步都有助于提高成功率。
他倒是没有想用炸-5承担特殊的任务或者进行特化改装,这是个轻型轰炸机,改装潜力、升限、速度、载重都有点不上不下的,反而不太好搞,他想的,是一种常规、长期、正式的战术任务。
看了高振东的要求,防工委领导陷入了沉思,高振东这是要做什么?不是不相信高振东,而是他觉得高振东这好像是要搞大事的样子。
想了很久,不得要领,但是他还是选择相信高振东,这个年轻人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总之他提这个要求,出发点绝对是好的。
他把自己的通信员叫过来,把勾画过的邮件递给通信员。
“这一部分,转发给瓷都那边。”领导指着的,是有关攻-5型的一些建议部分。
说完,又指着信件的结尾一部分:“另外,满足高振东同志的这个要求,越快越好。”
瓷都某单位,接到了防工委转发过来的一封邮件,准确的说,是半封,因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东西是被掐头去尾了,信是谁写的,已经看不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