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率最低的图片,应该是大三蹭导师课题的时候,为了保证卫星低速传输,从而故意转换压缩的320*240图片,但那玩意好歹也是彩色的,而不是热像仪这种只有灰阶的样子。
第二个,就是这种上下组合的线扫描阵列在经过后端补偿后,其一致性能不能达到可接受的程度。
高振东以前见过在传输过程中被破坏的图片,上下两半的颜色参数完全不同,甚至上半是黑白下半是彩色都有可能,但是仔细想想,好像在坦克火控上面也不是不能用,人脑的主动渲染能力是超强的。
对于高振东两枚合一件的传感器问题,陆工那边回答得很快。
“这个倒是没有问题,他们已经做好了。”
那就没事儿了,反正是实验嘛。
但线扫热像仪,还有一个配套的东西,是在导研院做的,那就是线阵的扫描系统。
作为需要连续输出图像的线扫,是不可能控制着线扫传感器做往复运动,从这头扫到那头的。
这种办法要么得等待扫描头归位才能扫第二帧,要么得同时处理融合两个方向的扫描数据,都是难以接受的。
最重要的是,线扫传感器可金贵着呢,还带着制冷、并行输出线等等一大堆附件,拖着这玩意搞往复运动,那这个热像仪的体积、重量、可靠性和可用性基本上也就不用指望了。
所以实际上线扫热像仪,动的是光学系统里的反射镜,这个动起来就方便多了。
高振东从系统里提出来的那个线扫热像仪,用的就是一个旋转六棱镜反射的光学扫描系统,结构简单轻便,制造维护也相对容易很多,在机械上面,转动比往复运动往往更好处理。
这个东西系统里面提出来的热像仪配套资料里,是有现成图纸的,所以高振东也就没有去找东北光学所这种单位了,高射炮打蚊子,犯不着。
反而是导研院搞的红外空空弹,有类似经验,正交四元探测器的扫描是光锥扫描,也是转动部件反射扫描,只是那个是圆周扫描而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