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到这里,也算是告一段落,大家该回家的回家,该睡觉的睡觉,该上班的上班,别看十点多了,还是有人需要上班的。
高振东回家的路上,总是笑眯眯的,看得娄晓娥莫名其妙,不知道他在乐啥。
——
某地某空域,导研院红外空空格斗弹的实弹打靶射击试验正进行得如火如荼。
在打p-2v的会议开过之后,他们也接到了自己的任务——在尽可能快的时间内,完成红外空空格斗导弹的试验,争取哪怕是不定型,只要数据大体没问题,那就先弄几套完整的作战系统和一定数量的导弹出来。
虽然子系统的一些试验都进行过了,遥测弹、全程弹也已经打了很多次了,但是真正的上空靶进行全系统打靶试验,这还是第一次。
“迎头5公里无法锁定”
“迎头无法锁定,脱离攻击航线”
电台里传来战斗机飞行员的报告。
从迎头5到脱离航线,速度很快,这是两架在高速接近的飞行器。
为了保证试验效果,飞行员直到坚持到危险距离了才脱离了攻击阵位,但是依然无法锁定。
导研院的同志们面面相觑,这是怎么回事?
型号总师拿起话筒“再进入一次试试,如果还不行,就放弃迎头试验,改为进行下一项尾追攻击试验。”
飞行员收到指令,又进行了一次,依然无法锁定。
飞行员转为进行尾追攻击试验,导研院这边陷入了沉默。
总师想了一会儿,一拍桌子“我们算攻击距离的时候只考虑了相对运动的问题,但是忘记了考虑一件事——导引头性能。”
这种顾头不顾腚的情况,在早期研发体系没有完全形成,也缺乏经验和理论的情况下是比较常见的,比如曾经咨询过高振东的某单位拿两根8钢缆替代一根16钢缆。
总师此言一出,大家恍然大悟,算迎头攻击的时候过于乐观,只考虑到火箭发动机性能,却没想到红外头根本探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