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研究了理论,改进了战斗部的结构,提升了威力。
然后觉得梯黑-装药拖了后腿,于是又想办法研究了一种装药,到目前为止看起来很好,但是这种装药的热安定性、存储性能等长期特性,还没有时间检验,不过从理论上分析这些特性也非常不错。
情况很清晰,很简单。
“振东同志,也就是说,用这个技术制造的战斗部,是能够在80口径下,以稳定长期保存为前提,至少实现420的可靠穿深?”
防工委领导问的这个话,是先从最低要求开始确定,梯黑-是经过时间考验的,可以长久存储的,那使用它制造的战斗部,至少能打420!
高振东点点头:“是的,这一点可以保证。”
“那这个战斗部的其他参数如何?比如重量。”
这涉及到携弹量问题,可不能含糊了。
高振东道:“战斗部由于结构优化,装药量更多,所以要比现在的40火战斗部重一些,但是全弹重量,两者是一致的,都在1.8kg多一点。”
更好的战斗部,重量更大,然而同时有一个更好的火箭发动机,要比现有40火更轻,两项抵消,正好差不多。
“全弹重量?你这是一个整装弹?不是为了改进40火箭筒准备的?”
没想到还有这个惊喜,防工委领导惊了,你小子还背着搞了多少事儿?
高振东笑道:“领导,这也是我准备汇报的另外一个事情,我的确是以整装弹的形式研究的,我是想搞一个一次性火箭筒。”
“一次性火箭筒?现在已经有了40火,你搞这个的出发点是什么?”虽然知道高振东不会无的放矢,但是领导还是很好奇。
“主要是考虑到‘群众战争’,一次性火箭筒的出发点,是生产简单、使用方便、轻便易携,无需过多培训,不占编制,可以迅速配发给民兵使用,也可以在不打破现有编制的情况下,做到步兵班人手一筒,甚至人手两筒,大大提升我们的步兵伴随攻坚火力。”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