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主任,在枪榴弹这个事情上,我决定先集中精力,搞反轻甲/反人员的弹种,时间按计划是要一年左右,然后才考虑反坦克弹种,还请你在这方面多多支持。”
嗯,两种弹种总有轻重缓急嘛,这个安排很好,至于一年到一年半之后,情况应该就有变化了。
高振东点点头:“罗教授,你放心,我全力支持,同时,到时候在反坦克枪榴弹这个事情上有什么需要,我一样‘全力’支持。”
两个“全力”,罗教授听得懂高振东的意思。
两人这种“默契”,只是优化了装备的研究进程,本来从小到大,从易到难,就是装备发展的正常路线,到时候如果情况不理想的话,继续按计划搞反坦克弹种就行了,不会有任何问题。
两人放下了反坦克枪榴弹的事情,开始专心讨论起轻装甲人员两用枪榴弹来。
两用枪榴弹要考虑的事情,就比反坦克少多了,可以直接认为是把一个手榴弹给打飞出去,只是这个手榴弹的功能相对多一些。
实际上,也有不少在手榴弹上增加一些设计,可以直接转为枪榴弹使用的设计,但是这种设计对于手榴弹本身的影响很大,会大大增加复杂度,对于我们要按照数以亿计的生产数量来说,这个代价就大了一些。
“高主任,我知道你从实战出发,对于空包弹发射枪榴弹意见非常大,从先进性和实用性角度出发,我们也对这种方式颇有疑虑,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实弹捕弹器想要可靠捕获弹丸,同时对枪榴弹弹体、尾管的气动外形不造成影响,以现有材料能力来说,这个捕弹器会非常重,甚至与榴弹本身的分量不相上下。”
这个事情,高振东也是理解的,他笑道:“关于材料问题,你可以考虑和柳教授沟通一下,他刚得到了一种刚度和韧性都远超过往已有材料的钢材,没准你能用得上,如果这条路子能走得通,那我说过的那个穿透的方式就可以放弃。”
毕竟穿透式的,对于罗教授他们已经完成的设计会有影响,而且从实际上减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