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壳体、装药、燃烧室、喷管、点火装置,其中每一项又划分为若干子项,是不折不扣的的高科技。
好在高振东要整的这个,只飞几千米,所以难度也就还好。
至于为什么高振东也懂一点这东西,这就又回到“网络对线使人进步”的老话题了。
高振东的存储库中,正放着一本书,书的内容,正是有关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的,这玩意是他花了4次抽奖机会,直接从系统里翻出来的。
这东西前世弄到手并不难,因为是一本公开发行的大学教材。从这里就能看出来,说我们不尚武,明显就是扯淡,只是到了现代,尚的这个“武”略有变化而已。
为了干这个活儿,高振东也算是下了血本了,自从系统升级以来,才过去了三个多月,《tcp/p详解》花了4次,这次又花了4次,抽奖次数不够用啊,所以高振东都不怎么敢抽奖。
还好,现在手上还捏了6次备用,以他现在的情况,与其赌欧非,不如直接大力出奇迹。
这书虽然是大学教材,可是放在这个年代,可就不得了了,里面每一个章节都是前人花了无数精力时间和实践才验证的,虽然书上只是轻飘飘一句话,但是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却是字字珠玑,重逾千钧。
比如“图.‘战神’第一级发动机”.
好吧,高振东现在搞的还没有那么高大上,他只是想做一个小小的反坦克导弹发动机而已。
巧了,书上有一张图,“图.花旗‘陶’式反坦克导弹发动机”。
虽然不至于照抄这东西,可是有了这张图,加上书里的各种理论,对于高振东来说,一个反坦克导弹发动机就问题不大了。
这货的好处还在于,它的结构也是中置发动机,斜切(斜向,在弹体中部向两侧喷气)喷口,尾部导线放线装置的结构。
正好和高振东的想法不谋而合,所以其结构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至于这本国内的教材,为什么反而没有类似架构的赤剑-73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