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行走机构,连续最大行程500~600k,可以无准备直接浮渡,浮渡速度6k每小时。
高振东哈哈大笑:“原来你们盯上了这个东西?这个我只是知道有,但是具体的情况,国内的发展,我就不太清楚了。”
最终会议通过了关于研制第一代步兵战车的决议,由防工委随后组织厂所进行研制。
最终,大家商定了步兵战车的初步指标。
对于这个建议,使用方大为高兴:“对对对,这样即保证了火力,又能提升人员的生存性。”
防御:正面能抵御其自身25机关炮穿甲弹射击,侧面和后方要求能抵御12.7机枪穿甲弹射击。
其他同志想了想,纷纷回答。
对于反坦克导弹的发展,高振东还是比较清楚的,自己不用推动,2年后也上马了,反而最大的问题是性能,第一代反坦克导弹基本没有形成真正的战斗力。
高振东笑道:“客气了,什么事儿,你说。”
火力:主武器为25机关炮,副武器为7.62机枪,搭载步兵通过车身射孔提供补充火力。
看见高振东,使用方代表先敬了个礼,然后对着高振东道:“高主任,有个事情我向您打听打听。”
一直到了73年开始仿制,79年才定型的赤剑-73型反坦克导弹,才算是有了正儿八经能用的反坦克导弹。
别看赤剑-73的型号里年份是73年,其实真正定型,是在79年。
那段时间的很多装备,都有这个情况,型号里的年份要比实际定型年份早得多。
想到这里,高振东笑道:“同志,我是搞材料和自动的,推动步兵战车,算是机缘巧合,恰逢其会,可是导弹离我的本职有点距离啊。”
看见使用方代表有些失望,高振东又补充道:“不过我估计可能很快就会推动这个事情了。这个事情,主要还是要由你们来推动,你们的要求是最受重视的,当然,如果碰到合适的机会,我也可以提一下。”
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