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吵闹的,让陈帆坐车的时候也可以正常进行研究。
不用订票,陈帆一行人被直接安排好从最近的班次上车。售票处听说这位要来,甚至要专门空出一节商务座车厢,陈帆说了好几次大可不必,才让其他乘客正常出行。
可控核聚变的实验室研究告一段落,陈帆准备让大脑放空一下,坐在靠窗的一排望着外边发呆。
孟岩因为职业习惯,无时无刻不警惕着周围,搞得都没没人敢回头看了。
向小园很忙。
她虽然是个学习型的天才,但是受制于年龄和阅历,短板在实验基地一下子就暴露了。
借陈帆师父的光,把自己带到这种百亿级的项目上,而且还取得了如此成效,这是别人求之不得的机会。
只可惜,很多东西她在参与项目前都没学会,不能像吕玉林、魏超等人那样,为项目组做出多大贡献,只是勉强给陈帆打打下手。
向小园年纪小、干活又麻利,大家都对她的工作没有意见。
但她自己却不知足:
项目上,她没有“高光时刻”,没有任何意见被其他组员采纳;技术上,很多理论知识她还没有弄懂和吃透。
为了逃出这种窘境,每天跟着陈帆完成项目复盘大会,她都回了取舍拼命地学习,每天晚上只睡-个小时。
直到陈帆实验圆满成功,向小园才觉得摸到了一些门道,她一边学习一边写论文,上了车还在忙碌。
大概又捣鼓了一小时,论文初稿完成,向小园看看陈帆。
此时,陈教授正盯着窗外的金黄色的稻田发呆。
向小园小声“打扰”:
“师父……”
陈帆没听到。
但向小园的论文好不容易写完了,迫切的需要陈帆帮她看一下。
向小园鼓起勇气,戳了陈帆一下:
“师父,师父。”
陈帆回过神来,转头看向她。
陈帆剑眉星目、面如冠玉,今天回京平更是脱下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