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技术,只有米国的星链公司有。能问一下,你的设计方案和图纸,都来自于哪里吗?”
“是从什么渠道取得的?或者……全是你自己想的?”
无论是哪一种,陈帆都算是立了大功。不过程建华还是想弄清来路。
陈帆想了一下:
“一部分来自资料,还有一部分是自己的推理和构想。”
这说的是实话。陈帆前世只负责过火箭动力系统的研发和数据测算,其他部分,只是在配合同事工作中,有所涉及,所以知识并不全来自他自己。
但因为重生的关系,很多内容现世的人还不了解,陈帆就成了权威。
程建华赞叹:
“了不起,了不起啊!”
“能给我看看你的设计图纸和相关的设计资料吗?”
“当然。”
陈帆欣然同意,打开抽屉,从柜子里拿出之前打印的元件图纸,递过去。
程建华接过去,一张张仔细浏览。
陈帆顺便解释:
“目前,合国的研究种中,伞降回收的难度最低,技术成熟度最高,对运载能力损失、设计影响最小。”
“单伞降回收最大的难题是火箭不能定点着陆,对着陆的地形有要求。采用这种回收方式的火箭既可降落在海上和陆地上,还可以采用空中直升机回收,但如果降落在陆地上,需要火箭着陆区地势较为平坦才行。”
“不过,在我的实验模型中,采用了垂直回收的方式。”
“给您的设计模型中,我们解决了火箭发动机返回时需要重启的难题。因为回收必须预留推进剂,这对火箭运载能力有较大损失。”
“在技术层面的创新,首先是火箭发动机要多次启动,还需具备大范围推力调节能力。解决在火箭返回下降过程中,需要发动机再次启动来减速和调整落点,并且由于结构过载问题,需要调整发动机的推力来满足过载等需要。”
“其次,回收过程中还要对火箭的速度、下降姿态、着陆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