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头,面色无比肃穆,抓着苏轼的手,道:“老师你说。”
苏轼笑道:“你还没叫过我老师……”
陈宁叹道:“以前小子不懂事。”
苏轼摆摆手:“不提过往,说说将来。”
陈宁最近在朝堂的影响,其实苏轼都知道。
没人知道的是,苏轼其实和蔡京一直保持着暗中的联系。
此前苏轼嫉恶如仇,后来苏轼才明白,朝廷从没有什么清流和奸臣。
只要能为大宋做点事,都是大宋需要的官吏。
也不该以中奸去评判一个人对当朝的贡献,只要让大宋变的更好,苏轼也愿意去做专权的奸臣。
只是他醒悟的太晚了。
这些日子,他一直和蔡京保持联系,蔡京也将自己对陈宁的分析和看重,全部告知了苏轼。
苏轼听后,十分欣慰,他看着陈宁,笑着道:“大宋的未来可能需要你。”
“老夫一直不知道你的志向是什么,但大宋现在不容乐观。”
北疆、辽东、西北,对大宋来说都是实打实的威胁。
内忧外患,现在的大宋已经站在了风口浪尖。
很多人看不明白的事,苏轼看的却比谁都透彻。
陈宁点头:“嗯。”
苏轼看着陈宁,道:“将来若为官,不必去看重名声,你也从来不看重名声,这很好,真好,你比老夫看的通透,老夫在你这个年纪,甚至未来很长时间都没这个醒悟。”
“现在醒悟了,但太晚了。”
“辽人现在不足为惧,金人需要着重防备。”
“你认识官家对吗?”
陈宁没辩驳,点头道:“认识,他还不认识我……我想从他身上弄点好处。”
苏轼:“……”
他是真无语啊,你小子果然够坦荡!
“也好。”
“如此能让你操作很多事。”
“金人的崛起,是大宋始料未及的,虽然现在他们还偏安一隅,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