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烧到眉毛上,不然应该还是没有用。
至于为什么不跟英国还有法国竞争,当然是因为玩不过,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英法都领先太多了,为了应对英国的工业入侵,缇娜虽然同意了贸易往来,但从未允许英国企业在普鲁士扩张势力,现在的英国人对普鲁士市场也没什么太大的兴趣,所以普鲁士才苟住了。
那换成是美国呢?他们对一个市场那是十分的渴望啊,上面的祖宗又玩不过,下面的又太穷啥也没有,普鲁士虽然比自己强一点点,但是追一追也不是不行是吧?
促进各行业的内卷,逼他们进步,这种操作不能算是多么高明,而且如果市场经济下企业的进步不能带来经济效益,那么很快就会被其他的资本兼并,整个国家的工业运行都会陷入低迷。
疯狂的内卷同样对于那些中小型企业可以说是毁灭性的,它们本身才刚刚起步,根本没有雄厚的资本,跟不上那些大佬的脚步,却被国内两边的商业巨头夹在中间,能从这种高压环境生存下来的企业才是足够强大的企业。
但是如果要竞争那么肯定得先知道对方的底细,缇娜让经济部长李斯特统计了美国去年的工业产值和人均gdp。
得到的结果跟想象中的也差不多,美国在工业化进程中阶级的变换是很活跃的,从股市的变化,市场经济的操作等许多方面都可以实现阶级的跨越。
而这个人均gdp砍个三分之二也就差不多是美国人民的基本收入了,对于一个正常的国家来说,能够以各种手段得到的资金也就占总gdp的三分之一。
当然这个gdp肯定是不准的只是个大概,这个玩意很玄乎的,理论上只要是人民产生的价值都算是gdp,那其实可操作的空间是很大的,要凑gdp的话国家放贷就好了,只要钱花出去了自然这gdp就上来了,那这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并不在国家的考虑范围之内。
反正数据好看不就好了吗?
第二天李斯特就拿着一本厚厚的资料来到了缇娜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