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duang一头撞在了栏杆上。
唔,还好还好,木头的,倒也没撞疼。
荔枝园正巧在举办农家乐,苏轼也凑热闹报了个名,结果万万没想到种荔枝的果农都十分热情,游客也兴致高昂,苏轼被熙熙攘攘的人推来挤去,差点儿把包丢了不说,手里的荔枝还差点儿被挤烂。
终于从人山人海中游出来,太阳也从西边的天空掉落到了幢幢高楼后。
待到苏轼找到了个安静无人的地方,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只剩下几点黯淡的星光。
苏轼解开荔枝袋子,拿出一个鲜红的荔枝剥开,兴高采烈地填进嘴里。
荔枝荔枝,甜美的荔枝,我最爱的荔枝,要是有点儿酱油就更好了。他鼓着腮帮子嚼着,感觉甜味都快要渗进他心里。
这么好吃的荔枝,日啖三百也不……
他正感慨着,嘴里却忽然泛起一股淡淡的涩味,并且迅速漫延到整个口腔。
他停下咀嚼的动作,涩味似乎消失了,他又试探地嚼了一下,涩味又翻起来,甚至还夹杂了一点苦。
坏掉了吗?他换了几颗,却发现它们一颗比一颗苦,甚至他都把它们吐出去了,齿颊间还留着苦味。
微凉的液体“吧嗒”一滴落在手背上,苏轼松开手里的荔枝,愣愣地看着自己的手,那几篇诗稿在脑子里来来回回地转。
为什么?那些诗词里明明很开心的啊。苏轼抹掉手上的眼泪,抬了手去触碰自己的眼眶,只感觉到了些微的湿润。
他不懂。
苏轼第二天就离开了广东。
离开广东后苏轼一路北上,来到了南京。
南京这几日正逢阴天,倒也算得凉爽,苏轼站在清凉的晨风中,感觉心情放松了不少。
这里是王安石的家呢。他记得这些,记得王安石送他乘船离开,也记得乌台诗案中他曾替他求情。
很多事他都忘了,也有很多事他都记得,却怎么都不懂。
但苏轼从来不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