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送杨锦羡读书后,家里其他人负责下地干活,杨老头则带着杨锦羡去了吴秀才家,将这个决定告诉吴秀才。
吴秀才看到杨老头惊喜的笑了笑。
杨老头将身边拉着的杨锦羡往吴秀才处推了推“吴秀才,我们还是决定让孩子来读书,我们也不求孩子将来能考取什么功名,但总归是多条出路,比起咱们只能在地里刨食强多了。”
吴秀才听杨老头这么说,不赞同的摇了摇头,“杨叔,不是我恭维您,就这孩子若我没看走眼,考个秀才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您就瞧好吧!”
杨老头慈爱的摸了摸杨锦羡的头,听吴秀才这么夸自家孙子也高兴的不得了“希望小宝真的能读出个名堂,这样我死后也能和老杨家的列祖列宗有个交代。”
“不知这读书有什么章程?还请吴秀才和我们讲讲,我们也好做准备。”
“好,我这里每年交两次的束脩,每次是一两。早上我也跟您说了,这孩子也是我真心喜欢,今年的束脩就免了,但书本和笔墨纸砚你们得自己买,这也是读书里最费钱的。随便一本最基础的三字经就要几百文。这纸也贵,现在一张纸就要两文钱。”
杨老头和杨锦羡在一旁听的咂舌,杨老头就算是在家已经做好读书费钱的心理准备,也没想到能这么费钱。
受过现代九年义务教育的杨锦羡更是被古代读书的巨大花销震惊,原来在现代认为古代只要去读书,能考取功名便能当官,还是挺划算的,如今身处这个年代,才明白举全家之力供出一个读书人,可比二十一世纪培养出一个名牌大学大学生要难得多。这么巨大的花费,就算是家产颇丰,也能给你掏空。
“这孩子现在两岁半,开蒙刚刚好,县里的那些大户人家的孩子也差不多是他这个年纪开蒙。若是你们想再等两年也不是不可以。”
杨锦羡可不想再等了,若在推迟两年读书,实在是有太多的变数,他不能赌也赌不起。
先不说他没有那些穿越必备金手指,也不觉得自己天赋异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