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炉!还是两个。”迟坤面无表情的说道。
“坤坤,我不是很懂,这宣德炉值钱吗?”方直的眼睛里充满好奇。
“价值连城,因为我们发现的是宣德三年的宣德炉,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考古价值,都是国宝级别的存在。”迟坤解释道。
“宣德三年是有什么说法吗?”黄裳的腿换了一个姿势,她腿极长,学生的椅子让她的腿一直在蜷缩着,极为不舒服。
“宣德三年,暹罗国进贡红铜38400斤,明宣宗朱瞻基下旨,命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将这38400斤红铜打造成3000座铜炉,但是吕震和吴邦佐发现进贡的红铜质量不高,每次精炼都要损耗一半的铜料,要炼好炉至少需要精炼六次,可炼炉废料太多,二人怕明宣宗朱瞻基怪罪连忙上报,明宣宗朱瞻基当即下旨将精炼次数翻倍,精炼十二次,再辅以金银等十余种贵金属,打造这3000座铜炉。”
“当这3000座铜炉成品完工,明宣宗朱瞻基见到这批自己亲自过问的香炉,每只均大气异常,宝光四射,很有成就感。当即把其绝大部分陈设在宫廷的各个地方,也有一小部分赏赐和分发给了皇亲国戚,功名显赫的近臣和各个有规模香火旺盛的庙宇。”
“但是经过多年的变迁,这3000座铜炉皆下落不明。民间和博物馆虽然有几座,但是时至今日,没有一件能被众多鉴定家公认为是真正的宣德炉。鉴别真假宣德炉已成为中国考古学中的悬案。”迟坤感慨道。
“那你们是如何确定墓里面的宣德炉就是宣德三年的呢?”黄裳发现了问题的关键。
“不用确定,真正的宣德炉摆在那,那种工艺上的细腻感,造型上的韵味,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任谁在炉子面前都会承认它就是宣德三年的那批。”迟坤笑着说道。
“然后呢?跟龙哥又有什么关系?”方直问道。
“我们这伙人,平时都是小打小闹,这种大件到我们手里,如何出货成了最大难题,在几方打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