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是贾珍这个姓氏,他根本就活不过今夜。
但没有办法。
谁让他头顶了一个贾姓。
杀贾珍可以,但不能在众目睽睽之下,死在贾珩的手里。
不然。
一旦让朝中那些想置,贾珩于死地的政敌知道。
如崇平帝再想用贾珩。
那么这些言官,肯定会把管仲劝齐桓公的故事,拿出来说事。
比如易牙、竖刁、开方三个人。
此三人,一个把自己儿子拿来煮给齐桓公,第二个更是一个狠人,竖刁自宫,进宫伺候齐桓公。
根据前面三位的英雄事迹。
以史为鉴的大汉言官,怎么敢让崇平帝用贾珩。
毕竟,连自己族长之人都可以随意杀掉,这个人谁敢用。
这对,贾珩将来的计划,有了不小的出入。
所以。
他今日来此目的,便是摘掉贾姓的名字。
这样,以后便能便宜行事。
至于,贾家之后落入家破人亡的处境。
关他贾珩何事。
人敬我一尺,我便回人一丈。
别人恶语相向,还要卑躬屈膝,俯首认错,觉得自己有必要拯救贾家于水火之中。
呵呵呵。
贾珩还没有这么贱。
贾母被这一番道理,说得眉心直跳,老脸又白又红,多少年了,没有人这般顶撞于她了。
但这番暗藏机锋、字字如刀的话语,却在荣庆堂中,掷地有声,让众人皆惊。
不仅是贾母沉默不语,一旁的贾琏也是震惊无比,王熙凤则在旁是冷眼旁观,至于那风韵犹存的尤氏,则是抬起一张轻熟妩媚,犹如花霰的脸蛋儿,弯弯睫毛下的美眸,现出几分迷茫之色。
按照这位出身小门小户的熟妇认知,被逐出家族姓氏,乃天塌下来的大事。
但轮到面前的少年郎口中,让人听出,既然是一桩喜事。
这让,尤氏心中不由的对这个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