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从外表来看非常像试切创,但如果是在同一个创口多次切割,因为颈椎是一个接近圆形的面,着力点在中央,也会在两侧造成这种有多条皮瓣的创口。”三澄美琴用手中的手术刀切割着空气给九条演示着。
“也就是说,凶手在击打了杉山平一,造成了足以致死的颅脑损伤之后还继续切割他的颈部,唯恐他不死?”九条瞬间明白了三澄美琴的意思,并顺势推理了造成这种创伤的原因,即致死(损伤)方式。
所谓“致死方式”与“死因”其实是两个概念,举个例子,法医对死者A进行了尸检,发现了电流斑以及电击死的尸体征象,排除其他死因和附加损伤,可以下“电击死”的结论,这就是“死因”。
而刑警、法医、痕迹检验部门等人通过尸体检验、周边调查、现场勘察等手段明确死者不是死于他杀,但找不到漏电点,不知道是如何漏电而导致电击,这叫做致死(损伤)方式。
用大家听得懂的方式来比喻的话,死因可以类比凶手,致死方式可以类比作案手法,就是这样。
“没错,这种‘唯恐他不死’的情况有这么几种可能:一、熟人作案,一旦被认出来非常麻烦。二、初次动手,没有杀人经验,不能确定被害者有没有死。”
“还有可能两种都是。”九条在一旁补充道。“那么,关于凶器和犯罪人数这方面,三澄医生有什么看法吗?”
“颅脑损伤应该是锤类钝器造成的,颈部这里则是菜刀一类的锐器。两种凶器的话,凶手可能是两个人,毕竟一个人作案很少有带两种凶器的。”
“确实。”九条点了点头,又检查了一下死者的衣物,“死者口袋里只装了自己的驾照和钱包,已经交给痕迹检验科的警察处理了。衣服内侧也没有血迹,基本可以排除击打后窃取财物的可能。
“至于身上的衣物,排除死后出的血浸染衣服的痕迹后,通过头部流下的血液痕迹可以判断死者在头部被击打后并未直接倒地,而是站立并且剧烈活动了一段时间,之后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