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多月后,上午。
因为头晚看书久了一些,黄龙起得比较晚。
父母早已去地里干活了,而爷奶在家忙些些小家务。
黄龙胡乱在铁锅头里挖了旧饭,就着旧菜吃下,然后带上家里的大黄狗出门上山——去屯右边的野猪峒打柴火。村屯看到的四周山头,政府已经划为封山育林,不再给砍伐了。
野猪峒,解放前真的有许多野猪,可以说是野猪的巢穴,现在,只偶尔发现几头而已了。
从屯西头往山上爬,需要爬约一公里,才到坳口,然后进入山里,就是野猪峒了。
而屯后面那个峒场,叫席峒,屯东头的峒场,叫苦峒。
这三个峒场,都是他们屯的玉米种植地,年初需要挑牛猎粪之类肥料上山进峒,秋天则需要挑玉米小米等等农产品从山下下来,农民,真的相当辛苦。
玉米生产比较辛苦,需要翻地、施肥、刮地、除草等等工序,才能有所收获;而小米生产相对容易,春天到山上砍荒,晒干后一把烧起,待火熄后撒放小米种,然后再不需要做什么,只等秋天收割小米了。
不过,小米有点娇,在旧地种植产量不高,需要年年砍伐新山,所以需要一片山一片山地轮流砍伐种植,需要宽阔的荒野山地。
黄龙爬山进入野猪峒,到丛林中砍下一大捆长约两米的柴火,整捆起码有两百多斤,他力气有的是,扛起便往回赶。
初秋中午的太阳,比较热,黄龙扛着重重的柴火顺山腰羊肠小道下到村头龙翻泉的时候,便出了一身大汗。
“咚”的一声,黄龙将重重的一扛柴火靠放在路边的大石头边,便去龙翻潭冲凉。
屯西头的这个龙翻潭,是山脚下那个龙翻泉里面的水经过那片裸露岩石下的暗沟流下来形成的,可谓冬暖夏凉,正是冲凉的好去处。
此时,龙翻潭边,一群十三四岁左右的小女孩正在浅水区相互泼水玩耍戏闹。
黄龙有点犹豫,但实在是太热,最后他还是脱了长衣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