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擅长公司做账,合理避税等方面。
这四名人才,都是王鸿煊为鸿远置业特意配备的,为的就是让自己的鸿远置业能快速良好的运转起来。
另外,这个年代的港岛地产,相对于后世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
法律手续问题,有律师可以让律师出面解决,没有律师也能找合作的律师楼,一条龙的服务。
建筑问题,同样如此。
自己公司没有这方面的人才,也可以找相关的则师楼外包。
所谓的则师楼,又名为建筑师事务所。
因为在这个时代的港岛,建筑师的主要工作就是画设计图则,所以又被叫作则师,建筑师工作的办公楼叫便被称作则师楼。
剩下的就是销售问题了。
自己策划就行。
这个时期香港的地产业,一点也不发达,受限极多。
比如说:港府规定最高居民住宅不能超过五层,且地产交易都是按照‘栋’和‘幢’为单位出售,普通人根本就买不起。
再就是这个时期的港岛地产还没有‘期房销售’、‘分层销售’等销售模式,置业公司回款慢,所以不利于地产发展。就算建好楼房,也未必一时半会找到买家。
这么多的限制,严重影响了地产发展。
所以哪怕港岛非常缺少住宅,港府也有鼓励资本重建战后损坏的楼宇,却依旧很少有商人愿意做房地产。
王鸿煊敢在这个事后介入港岛地产业,也是清楚未来的港岛地产行情,知道在国内战争结束前,港岛房价都是在不断上涨的。
哪怕国内战争结束,以及未来遇到金融危机,港岛的房价也仅是暂时受挫,并不影响港岛房价的最终上涨。
仅凭这一条。
王鸿煊就不怕自己投资港岛地产业会亏本。
更不要,说后世很多港岛大亨都是凭借地产业才崛起的。
没理由别人能行,他开挂了还不行。
并且他初来港岛。
在港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