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汇丰大厦。
王鸿煊将银行本存入系统空间内。
然后便带着苏玥儿开始游览这个时代的港岛。
作为港岛的政治和商业中心,中环还是比较繁华的。
街道两侧,各种华人小店云集。
食肆、茶楼,裁缝店、摄影店,便利店等林立。
路上的很多行人,着装都是中西合璧。
男人一部分是汗衫长裤,还有一部分是衬衫西裤,再搭配分油头,公文包,手表等,完全是两个阶层的穿着。
女人们很多都是白衫黑裤,留着长长的麻花辫,不时还能看到几个年轻靓丽女性穿着长衫、旗袍、小洋裙等,勾勒出曼妙身姿,格外吸睛。
在街道两旁,还有不少黄包车等候乘客。
王鸿煊虽然见惯了后世的繁华,却也没有觉得此时的港岛有太多落后。
因为他在这里感受到了繁华的氛围。
街头的繁华,印证着港岛战后的生机勃勃。
中午。
逛了一上午的王鸿煊,带着苏玥儿来到中环的镛记酒家。
镛记酒家的创办人,名叫甘穗辉。
恐怕任谁都不会想到,眼前这个占地面积并不大的餐厅,会在1968年的时候,会被美国《财富杂志》推选世界十五大食府之一,也是唯一的一家中式食府。
而甘穗辉这个自小家贫,十二岁便踏足社会的镛记老板,更是从一个小小的烧腊学徒,成长到坐拥数十亿饮食王国的港岛饮食大亨。
他的坚持与成功,无疑是地地道道的港岛传奇。
当然,此时的镛记酒家,在港岛还没有那么大的名气,只能算是好一点餐厅。
不过镛记酒家的生意火爆,却是有目共睹的。
虽然镛记酒家的消费并不低。
最便宜的一份炒河粉要3毛钱,粥需要8毛钱,而一般人的午餐费用只舍得吃5分钱左右,可见镛记酒家的不便宜。
但这样的餐厅或者茶楼,将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