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张云在后世的了解,新中国在得到苏联援建的156工程后,补齐了大部分缺失的工业品类,迅速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不过,由于后续与苏联交恶导致援建中断,加上苏联本身部分产业也存在问题,新中国在不少工业领域存在短板。
这些短板,制约着新中国的工业发展,也影响了后续科技的攀升。
其中,存在产业短板中比较突出的有这么几项。
一是材料领域严重缺少技术积淀,尤其是在冶金等领域,使得新材料发展缓慢。
不过,前文说过,这方面是英美等国的历史积淀所在,各国对此看得都很严,且技术资料如山如海,不是八路军可以短时间内谋划的。后续倒是从苏联或者日本那里想想办法。
二么,则是电子信息领域,一直没有跟上国际发展步伐,直接拖累了新中国雷达、计算机等新科技的发展。
后面,在欧美等国开始大规模应用第一二代超级计算机时,新中国的计算机产业却严重落后,使得研究原子弹、氢弹时,仍然需要大量人工拿着算盘计算。
不过,在这个《亮剑》位面,通过美国的第一次产业援助,如今八路军已经建立了一些基础电子工业,且并未与欧美等国存在代差。只要后续可以跟上队伍,就可以弥补了原本的缺失。
第三个,就是动力领域,包括各种航空发动机、燃油发动机等等。
这也是新中国汽车工业、航空工业发展缓慢的最主要原因。
汽车工业的短板,新中国正在通过弯道超车新能源的方式避开,而航空工业的短板,新中国直到21世界20年代,才算真正跟上了主流领域。
不过,二战之前,美英等国对动力领域都是极为保守和警惕的,一直坚持保持对苏联、日本等国的技术优势,不会轻易分享技术成果。
哪怕是后续大规模援助苏联的时候,美国虽然援助了苏联大量汽车、坦克、飞机等先进装备,却不愿意援助苏联生产线和生产技术,不愿意苏联趁机